新闻中心

【一带一路故事】中尼友谊之路上的薪火

来源:上马相迪项目公司 作者: 刘志洋 费一鸣 摄影作者: 毕和 发布时间: 2024-12-06

11月29日,冬意渐浓,加德满都办事处里洋溢着温馨与不舍的气氛。中尼员工齐聚一堂,为即将退休的老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退休仪式。

大家为老希点上祝福未来的提卡,围上一条条哈达,献上鲜花与精心准备的礼物,并纷纷与他合影留念。现场营地还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让无法亲临的中尼员工也能送上他们的祝福与敬意。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希苏巴的成长之路写满了奋斗与追求。

他出生在尼泊尔北部的一个小镇,从小就有一个想去中国学习先进技术的梦想。在毕业工作后,凭借自身的优秀,他获得奖学金前往同济大学深造。这段宝贵的留学经历不仅让他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让他深刻领悟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希苏巴与电建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06年。当时他在阿曼污水处理项目与中国电建结缘。作为项目技术部的一名工程师,希苏巴不仅负责工程技术和对外协调工作,还借此机会结交了许多电建的同事。2013年,当得知中国电建将在他的家乡尼泊尔修建上马相迪A水电站时,希苏巴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家庭的责任感,毅然放弃了海外的高薪工作,选择回国投身家乡建设。

希苏巴在上马相迪项目大放异彩。作为商务合同部副主任,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多语言优势,与尼泊尔政府部门保持紧密沟通,有力推动了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在132kV线路的勘测设计中,他克服设计人员与当地官员及村民的沟通障碍、路程较远、山路崎岖等重重困难,仅用了2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整条线路的现场勘测和实地考察工作,保证了输电线路项目的顺利推进,因此成为荣获“海投之星”的第一位外籍员工。

在工作之余,希苏巴积极投身于推动中尼文化交流。他翻译相关政策文件,帮助新员工适应工作环境,成为中尼员工之间的纽带。他待人热情、乐于助人,深受同事们的尊敬与喜爱。他积极参与社会责任项目,通过实际行动改善民生,展现了中国企业员工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希苏巴的家庭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他的儿子在中国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到尼泊尔,在中国企业工作,而女儿也一直在学习汉语,期待未来能有机会到中国交流学习。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在尼泊尔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尼泊尔市场,为当地带来了就业和发展机会。

希苏巴所在的上马相迪项目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项目不仅提前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为当地提供了清洁可靠的能源支持,展示了“中国速度”与“中国质量”。中国电建在尼泊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施了一系列惠及当地民生的公益项目,而希苏巴作为其中的积极参与者,对能够提升周边百姓的生活水平感到自豪与欣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于自己的职业生涯,他感谢电建为他提供的广阔平台和宝贵机会,让他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并为公司贡献力量。他认为电建人的勤奋、努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是让中国快速发展的宝贵品质,对尼泊尔人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启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希曾有愿望能在电建工作到退休,如今他得偿所愿,带着满满的成就和荣耀退休。

他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热爱像薪火一样传递给了徒弟毕和,完成了导师带徒的重要使命。这不仅是他个人职业生涯的圆满结束,更是中尼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紧密合作和深厚友谊的又一见证。

老希的电建故事,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企业在海外项目中的积极贡献和社会责任担当,也为中尼两国的友好合作树立了典范。他的退休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因为他留下的精神和经验将像薪火一样,继续照亮后来者的前行之路。

相关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