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带一路故事】相守相望,点亮未来的灯

来源:老挝南欧江发电有限公司 作者: 陈忠 荣晓刚 摄影作者: 发布时间: 2020-11-25

老挝境内湄公河东岸的最大支流南欧江,北起中国云南江城,奔流崇山峻岭、深林高草,蜿蜒南行,大河千里蜿蜒在老挝北部三省。随着南欧江梯级电站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在发生着变化,中老员工挥洒青春、流淌汗水,践行着互惠共赢的承诺,滋润着中老友谊之花盛开。

相助,走上脱贫的路

老挝北部山谷里的孟威县,四面环山,只有一条进出的公路。

Ms.Ping Kang是南欧江四级电站项目部的老籍员工,负责项目部营地办公室、员工宿舍的卫生打扫,营地垃圾的清理分类,卫生间的清洗等工作。她也是一个3岁孩子的单身母亲。她和父母、弟妹一家7口人曾经挤在离项目部3公里外县城租住的2间屋子里,父母以租种人家的地为生。水稻和蔬菜换来的收获,仅够一家人果腹。她说,过去的她看不到出路,常常抱着孩子,望着远山,心想,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2016年4月,南欧江四级电站开工建设。Ms.Ping Kang没有想到,她的生活乃至精神面貌也随着电站的建设发生了改变。她在南欧江四级电站项目部上班了!她与中国同事打成一片,还被中国同事亲昵地取了个新名字“阿萍”。她看着老挝话、中国话混杂在一起的项目部,阿萍说:“很忙但很开心,就像一家人一样。”

工作给阿萍带来了180万基普(约合220美元)的月薪。她开心地说,她每月会把薪水分给爸妈一部分,给女儿留一部分,剩下的“可让我多化点妆了”。她在项目工作近4年了,平时话不多,大家和她的交流也很简单,中国同事亲切的对着她喊“嗨,阿萍”,然后掺杂着中老文加手势的语言给她安排工作,好在多年的项目生活,她和大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默契,哪里需要她随叫随到,工作非常的积极主动。阿萍熨烫衣服的手艺是一绝,洗过的衣物经过她的巧手熨烫,平整如新,令人赏心悦目。

多年来,阿萍已经融入到四级电站项目的大家庭里,她是项目属地化管理中的最普通的一员,每天忙碌的她也印在了大家的意识里。每当需要帮手时,大家便想起了阿萍,只要 一个电话或一声招呼,她总是也有求必应,每天像只勤快的蜜蜂点缀着项目的生活。由于她的工作出色,2020年4月初,还被南欧江发电公司评为2019年度优秀老挝籍员工。

现在,阿萍开始有了梦想:“我在自己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跟项目部食堂的大厨师傅学会了包包子、饺子和蔬菜炒肉、凉拌沙拉等,电站现在已经发电了,来电站参观和旅游的人已经多了起来,我准备到电站附近开个小餐馆。我们自家种的稻米和小米椒也能派上用场啦。等我赚了足够的钱,我还想带上家人去中国旅游呢。”

在中老两党、两国领导人关心和推动下的“一带一路”建设,已经为阿萍的美好生活带来了希望,阿萍的梦想已不在遥远。

相知,拉近彼此的心

“Malavhan Songchidyalisa”,中文名娜娜,24岁,是南欧江发电公司2018年招聘一名老挝籍员工。从她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里可以隐约猜到,这是一个轻柔而美丽的女孩。

娜娜有一双美丽的眼睛。这双眼睛,温柔似水,笑意盈盈,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温柔的目光,自有一股温暖的力量。公司每个见到娜娜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被她身上的亲和力所吸引。

“我爱中国人。因为他们懂得礼貌,他们善良,特别是在对待女士方面,中国人非常绅士。” 娜娜性格安静,但是谈到中国人,谈到POWERCHINA,她滔滔不绝。“我来发电公司三年多了,公司的领导和中国员工都懂得语言的艺术。”

公司的气氛是娜娜最珍惜的。“在这里,我可以心无旁骛的工作。三年多来,我从来没有发现中国员工有过争吵,我们相处得也非常好。在发电公司,没有可怕的等级观念,这就是我要到公司工作的原因。不管公司搞活动还是一起就餐的时候,不管是公司领导或者普通员工,大家都有说有笑,没有歧视、没有压抑,作为一名老挝员工,我得到了充分尊重,我很感恩,能在POWERCHINA工作。”

娜娜对POWERCHINA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对于公司,“非常好(Very good)”是她用得最多的一个词。

娜娜2015年-2017年,曾经在中国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读书,会说英语、中文,也会一部分法语。聊起中文和中国的文化,她总是滔滔不绝的讲个没完没了。透过她那闪烁着光芒的眼睛和丰富的表情,可以看出她对到发电公司工作是她发自内心的喜爱。她总是说:“我到中国读书时,就不断的加强对中文的学习,现在,中文就是我的第二母语,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我的衣食父母,是中文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活着有了尊严,让我的存在有了意义。”

从基本的填写报表,到熟悉商务合同的各项条款,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娜娜和多数驻外的中国电建人一样,都挺了过来。作为老挝人,记录了她个人以及南欧江二期项目建设的点点滴滴,同时,也见证了电建人在为老挝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所留下的珍贵足迹。

    闲暇的时候,娜娜跟朋友聊天。总是会自豪地说道:“我喜欢在中国公司工作,喜欢和发电公司所有的员工交往。我可以和他们围桌而坐,分享着美食,畅谈着理想。他们也一直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因为在中国电建人身上总是能看到勤奋、谦逊、友好,和善和永远不知疲倦。工作好像就是他们的全部。在困难面前,他们从不退缩,在艰难险阻面前,他们勇往直前。”

当问起她今后有什么打算时,她用期待的眼神跟笔者说到:“我愿中老两国的友谊就像盛开的占芭花一样,越来越美丽,盛满祝福和期盼,期盼着一带一路建设能够让老挝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南欧江电站全部建成后,我希望还能继续留在中国电建上班。中老铁路开通了,我还想去我曾经就读过的中国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去看看,把我这几年的成长过程和工作经历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

目前,南欧江二期项目建设已全面进入收官阶段,娜娜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含义也有了新的理解:“‘一带一路’合作的前提是彼此相互了解。只有真正了解对方的想法,才能携手构筑美好的明天。我非常高兴能够参与到南欧江二期项目的建设中来,待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南欧江上的7颗“明珠”与美丽的南欧江水交相辉映,必将更加璀璨夺目。”

相融,超越语言的美

阿堆来自老挝琅勃拉邦省,家就在琅勃拉邦有名的旅游景点光西瀑布附近。阿堆在不到三十岁时学会了开车,虽然有了谋生的技术,但在老挝要想找到一份与之相关的称心、稳定的工作并不容易,因而他时常会闲赋在家。阿堆家里有四个孩子,妻子身体不是很好,年迈的父母也时常需要照顾,整个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他肩上,拮据而清苦的日子让他感受到了太多的无奈。2013年,被生活折磨得愁眉不展的阿堆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南欧江流域发电公司在琅勃拉邦招聘司机,阿堆成功应聘并被分配到六级电站成为一名专职司机。

阿堆对公司的工作条件及氛围、福利待遇非常认可,因而格外珍惜这份工作。阿堆经验丰富,对老北路况非常熟悉,驾驶技术和水平扎实过硬,他负责的车辆总是打理得干干净净。他待人和善,与同事们都融洽相处,为更好地做好驾驶和服务,他还特地学了点中文。种种表现使他深得领导及同事们的认可与好评。

2017年,阿堆被调派到三级电站工作。鉴于阿堆在以前的工作中表现突出,项目部决定让他担任司机班班长,协助项目部主管人员做好老挝司机的日常管理工作。阿堆以身作则,处处为人表率。因项目部的老挝司机除他外都是小年轻,部分司机尚缺乏经验,为切实做到安全行车,阿堆经常不厌其烦地指导他们如何更好、更安全地驾驶车辆,并提醒他们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及公司的相关管理制度。

阿堆车辆维护保养经验丰富,并懂得一些维修技术,平时会言传身教地对年轻司机们进行传授指导,让他们学到了不少工作技巧。阿堆常对司机们说,要爱惜自己的车辆,因为它不仅是咱们司机的饭碗,还关系到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因而务必要保证车况良好。

阿堆性格温和,办事公正,待人体贴。他每天都会例行向项目部主管人员了解当天的出车安排,特别是有无长途用车等,并根据任务量向项目部给出合理的出车分配建议。工作之余,他会经常了解司机们的生活情况,得知他们有困难时,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或及时向项目部反馈以需求必要的帮助。每逢其他司机有事或遇到节假日,他经常主动留下来代替其他司机值守。因而,这个暖心的老大哥很受司机们的敬重。

“刚到项目工作时,我与中国员工有语言沟通障碍,在交流时,我们大量使用肢体语言,经过几年的努力,通过尝试学一些中文,现在沟通没有什么问题了。”“我和中国员工相处得很好,项目部还经常组织我们安全驾驶培训、中文学习和其他业务的技能培训,我在这里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我很喜欢在这里工作。”阿堆跟笔者说。

三级电站项目经理卢营介绍,“无论是用肢体语言、手势语言还是用简单的老挝语、英语、中文沟通,都表现了中老员工之间双方内在的一种努力相融的力量。磨合、配合、融合,让大家寻找到一种共同的归属感。老籍员工,他们不仅是我们企业重要的成员,也是我们大家庭的一员。南欧江二期项目建设取得的成绩,既是中国员工努力的结果,也离不开老籍员工的付出。他们的贡献不仅仅是个人的贡献,也是对国家的贡献,他们为架起中老之间友谊桥梁的纽带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望,点亮未来的灯

2014年,随着南欧江二期项目的启动,南欧江七级电站陆续修建了93公里进场道路,改变了沿线9个村庄和电站附近4个村庄没有陆路交通的历史,生产的香蕉、橡胶、砂仁、甘蔗等农产品能够顺利对外销售,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016年4月,南欧江七级电站开工建设以来,南欧江发电公司逐步完成了枢纽区佳乐村和库区大东村、索岗村移民新村建设,移民安置房功能齐全,有客厅、卧房、卫生间和厨房,按家庭及人口数量进行分配,人口多的还能分到大房子;移民新村有配套的市场、村办公室、医务室和学校等各类公共设施,彻底改善了移民的住房条件;公司还为移民村修建了生计恢复道路和水运码头,不仅提高劳动效率,还方便了农产品销售。在基础设施改善后,移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天翻地覆的变化。

2019年年初,艾西和家人从大山深处搬到了七级电站的大东移民新村。“新房三室一厅一卫,房子宽敞亮堂,还通了电和自来水。”说起新房子,艾西嘴里不停地说着“喜欢”。

32岁的艾西是原丰沙里省丰沙里县大东村的村民,在搬入移民新村之前,她的一家还住在离库区8公里大山深处的毛竹房里。艾西说,她们一家7口人,原来挤在一间泥墙和毛竹“混搭”的房子里,家里的几亩山地只有种上耐旱的玉米和红薯才有点收成,公公婆婆身体不好,一家生计全靠着爱人打点鱼和几亩山地艰难维持。

“我们原来老村没有水,要到2公里外的河边打水。”艾西说,她家住在沟底,如果想进县城,要从沟底走到沟顶的泥路上打车,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她已经受够了大山沟处的生活。

令她没想到的是,现在的大东移民新村不仅有寺庙、村公所、市场、医院,还有幼儿园和小学。“现在我的孩子已经分别在幼儿园和小学上学了,自己每天在家照顾下老人小孩,爱人在南欧江七级电站打工,一家人的生活不成问题了。”“今年我家香蕉长势不错,从移民新村到县城公路也修通了,到江边码头也只要走几分钟路程,现在的水陆交通都非常便利,我们现在卖香蕉就更方便了。” 艾西说,这样的生活,让她觉得踏实。

南欧江七级电站所在地丰沙里省,是老挝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区,尤以橡胶、香蕉、芒果和甘蔗著名。对于许多像艾西一样的当地人来说,这些经济作物,是生计,更是生命。

关乎生计,关乎生活,关乎未来,这就是当地人心中邻望邻好、相互守望的丝路精神。在这里,因为电站的建设,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环境,也意味着为当地百姓带来了更少的时间成本,更高的运输效率,更低的商品损耗,更充盈的生产利润,更高涨的劳动热情,更敢想的奋斗空间……更重要的是,它,已经点亮了每个人实现幸福梦想未来的灯。


相关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