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带一路故事】阿赛老汉的新磨坊

来源:融媒体中心 作者: 刘向晨 摄影作者: 发布时间: 2023-03-29

三月的老挝即将进入雨季,南欧江畔的巴杰村已经连下了两天的大雨。

60岁的阿赛老汉坐在自家的屋檐下,眼前是整齐成排红瓦白墙的吊脚楼。五年前,阿赛和村民搬到刚建好的巴杰移民新村。新村建在山坡上,有排水系统,房屋质量又好,下再大的雨,也不怕了……

透过雨丝和雾气,阿赛老汉依稀看到了奔腾流淌的南欧江,又似乎隐约看到了那间褐黄色的老磨坊。

过去,阿赛老汉就住在南欧江边,守着家里的三亩稻田和父辈留下来的这间老磨坊。稻田用来填饱肚子,磨坊用来给村民们碾米磨面,补贴家用。

当年,村里尚未通公路,电路也只是一条5千伏的单线,巴杰村就像被现代文明遗弃了一样,孤零零的匍匐在南欧江边。

磨坊还是用的最原始的法子。阿赛老汉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日子,在昏暗的磨坊里,浑身上下布满了粉尘,埋头推着磨盘,一圈一圈吱扭扭地转动。清贫的日子,一转就是三十年。

但南欧江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给阿赛和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转机。随之而来的搬迁工作,却让一辈子傍河而居的阿赛老汉和乡亲们不乐意了。

从小在河里长大,吃水、捕鱼、种地,还有在家的那间老磨坊,哪一件事也离不开这条江啊。虽然,它的咆哮和泛滥,也给自己和乡亲们带来很多痛苦的记忆,但故土难离呀。

中国电建的建设者来了,不是两手空空,而是带着满满诚意而来。促膝长谈,设身处地,一丝不苟的调查统计,细致周到的配套方案,解开心结,憧憬美好……

很快,南山坡上,一座崭新的村庄建成投用。一切都跟想象的一样,又不太一样。不仅每家每户都能住上宽敞明亮的吊脚楼,学校、医务室、村公所,甚至寺庙,都一应俱全,平整的柏油路贯穿全村。

巴杰村旧貌换新颜,而这不仅仅发生在巴杰村,在南欧江畔、在“一带一路”的沿线,无数个“巴杰村”正实现着美丽蝶变。

可阿赛老汉心里还是惦记着一件事,就是他家的那间老磨坊。这不仅是阿赛老汉几十年的情结,也是巴杰村一百多户乡亲的生活所需。

为阿赛老汉再建一座新磨坊!这是真的吗?阿赛老汉真的不敢相信。其实,他已经慢慢地把这老磨坊关进了记忆的闸门,中国朋友已经做的很多了,他已经不再奢求做要求。

很快,一座富有老挝特色的图纸设计出来了,硕大的现代化碾米机也买回来了,最关键的是,磨坊动力来自一公里外的电站所出,彻底解放双手,再也不用人推磨盘了。

晴空万里,阳光普照。阿赛老汉的新磨坊开工了!中国朋友不光带来了机械,还聚集了移民村的村民们,村里的铁匠、木匠、瓦匠、泥匠、漆匠都来了。中国人和老挝人一起帮扶着,互相搭把手,彼此照应着,忙活着,他们在共同见证一座新磨坊的诞生……

不能帮忙搭手的妇女孩子就在一旁看热闹、玩耍打闹。过去村里,也就嫁女儿、娶媳妇、过泼水节,能热闹几天。自从搬迁到移民新村,天天都有新鲜事、高兴事,天天都像过泼水节一样热闹。

阿赛老汉的媳妇和儿媳妇,已经开始忙活中午饭了,她们要为中国朋友和乡亲们做一锅生计田里新出的糯米饭,一揭锅,满屋清香。

一周过去,阿赛老汉的新磨坊建成了!

黄灿灿的稻子倒进碾米机的大肚子,轰隆隆的机械声音响个半刻,白花花的老挝香米就从出米口滑出来了,粒粒香米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晶莹剔透如宝石一样的光。价格便宜、节约时间,高效率的现代化机械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村民来碾米,碾米机一直在转,跳动着、舞蹈着……

最关键的还是那一条22千伏线路从电站引了出来,连上了电泵,从此电力拉动,鸟枪换炮。

阿赛老汉掌舵,妻子帮忙,乡亲们围拢在身边,老汉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和幸福。

阿赛老汉说,这样一天就可以磨上一吨的稻子,不光我们村,就连附近三四个移民的新村的项目村民们,都可以到我这里磨稻子。

南欧江一直流淌,这电力不停的发出来,好日子怎么会停下来呢?

雨一直在下,它划过天际,拂过红色的屋檐,落在村子里的每个角落,又汇聚成一股股涓流,它们都欢快的流淌着,汇入了南欧江。

而这南欧江流淌着的是活力、是富足、是友谊,恰如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奔流向前……

相关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