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一带一路故事】“人生从未如此荣耀”

——电建海投公司2021年度优秀外籍员工群像

来源:党委工作部 作者: 刘向晨 杜菲 摄影作者: 发布时间: 2022-03-21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今年,北京圆满举办了冬奥会。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中国看一看,去北京天安门广场上走一走。”刚刚获得电建海投公司2021年度优秀外籍员工称号的帕塔蓬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老挝南欧江流域公司首名外籍部门副职,帕塔蓬和来自巴基斯坦、缅甸、柬埔寨、新加坡、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的10名优秀外籍员工受到了表彰。

他们国别不同、肤色不同、岗位不同,却共同在中国电建实现了华丽转身。他们是中国电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忠实见证者,是中国电建“走出去”共建“一带一路”的实干参与者,更是中国电建以全球视野、央企担当和天下情怀,推动中外友谊、文明互鉴的积极践行者。

“加入中国电建,让我收获满满”

“以前无法想象,现在美梦成真。” 邱丽玉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入职柬埔寨甘再水电站8年来的经历。

邱丽玉的家就住在离水电站只有3公里的马龙村。“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待遇也超出当地平均水平很多,今后的生活有了保障,可以好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了!”回忆起刚刚入职时的场景,邱丽玉仍然有些激动。

虽只有初中学历,但中国同事教得用心,邱丽玉学得刻苦,中文水平大幅度提升,很快便承担起中柬文件的起草、校对和翻译工作,并成长为与柬埔寨国家电力公司、贡布省政府、环保局、劳工局沟通联系的业务骨干。

坚持属地化管理、本土化经营,中国电建在项目所在国敞开大门,为当地民众求职就业打通渠道、学习技能提供平台、改变人生带来契机。

对于新加坡籍华人、曾就职于多家知名会计事务所的崔开杰来说,之所以加入中国电建更看重的是这家世界500强企业,给他的事业发展带来的助推力。

“我所在的新加坡公司,是以铜钴产品等大宗商品贸易、服务为主的综合性公司,也是电建海投公司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平台以及重要的海外电力项目投融资平台。我负责公司年度审计、会计核算和报表填报、铜钴贸易资金收付、银行账户业务办理、当地税务办理等工作,非常具有挑战性。”崔开杰说。

和崔开杰相似,毕业于英国威尔士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华卡斯,2015年放弃英国优渥条件,迎接挑战,加入到中国电建卡西姆电站。

作为伊斯兰堡办公室副主任,华卡斯承担着电站支付汇票以及商务公文流转、派送和归档等工作,每天外勤工作六个小时以上。七年多的时间,华卡斯在伊斯兰堡的大街小巷奔走了50000多公里,大家都称呼他为“奔跑的华卡斯”,2019年被中国驻巴大使馆授予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巴方优秀员工。

大机遇、大平台、大发展。“中巴经济走廊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和成功的区域经济合作平台,卡西姆电站是其标杆样板,为我们每名巴籍员工提供了展示才华、实现个人价值的广阔舞台。”华卡斯说。

在千里之外的老挝南欧江畔,今年是帕塔蓬加入中国电建的第5个年头。从财务部到营销部再到综合部,从办事员到业务员再到部门副职,帕塔蓬感觉到在这里可以迸发无限的人生可能。

“这里有一种神奇力量和独特魅力,不仅有一流的办公室环境、宽松的工作氛围,更因为南欧江水电站作为老挝重要的能源输出基地,关乎老挝国计民生,举足轻重、备受瞩目,为每名员工提供了最好的平台和资源。” 帕塔蓬说。

“不仅仅是我,电站配套建设的移民新村以及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让两岸民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这里的天更蓝、水更绿、人更美……”帕塔蓬感慨万千。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中国电建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敞开胸怀与世界分享机遇,努力增益各国人民共同福祉。

“这里是舞台,更是家园”

印尼有一句谚语:站在这里,就要尊重这里的天空。中国电建从每一个细节做起,让当地员工感受到尊重、爱和温暖,也让项目在当地能够更好地入乡随俗,健康发展。

唐宝汉是印尼华人,曾在当地一家发电厂工作10年。之所以选择到中国电建,除了自身浓浓的中国情结外,更多的是明古鲁电站在当地口口相传的口碑。

“公司的岗位薪酬、福利待遇和劳动假期制度,都是根据我们当地法律法规制定执行。在营地内修建祷告室专供现场员工礼拜,并按照宗教文化风俗进行调休,为我们配备专业印尼厨师,开展生日慰问、开斋节慰问以及婚丧嫁娶慰问等活动……”唐宝汉说。

这一切,也让唐宝汉的工作生活格外顺畅,作为负责安环、运行和商务等业务主管,唐宝汉承担着环境许可办理、保障现场安保、自卸码头和煤质检测管理以及对外商务协调等工作,是不可或缺的“多面手”。“下一步我要把自己的爱人和女儿从巨港接来明古鲁定居,这里不仅仅是舞台,更是未来的家园。”

对于老挝水泥公司化验室副主任丁康来说,不仅熟悉水泥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更熟悉厂区里的一草一木。从2005年大学一毕业,丁康便来到了刚刚成立的中国电建老挝水泥厂,一干就是17年,身边很多朋友都惊叹于丁康的这份“毅力”。

丁康说,支撑他这份“毅力”的,来源于和中国同事的相处。“中国同事热情、勤奋、刻苦,大家在一起相处的特别融洽,没有隔阂距离,如同兄弟姐妹一般。”

在这期间,丁康见证了公司主打产品“狮牌”水泥常年稳居市场销量前列。“从南俄5、南立、南杉3等水电站到450年大道,从东萨洪大桥到老挝国家会议中心再到中老铁路,都是用的狮牌水泥。我希望用我们厂生产的水泥建设更美好的家园。”对于此,丁康信心满满。

与项目所在国一起建设美丽家园,这是中国电建海外投资坚持的原则,也赢得了外籍员工以及当地政府及民众的支持和赞许。

广袤的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中央高地上,草木蓬发,牛羊健硕,一排排风机与这里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牧牛山风电场运维经理西蒙ž威廉姆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驾车对风场风机巡检一遍。

除了风机,西蒙还要关注风电场方圆44平方公里内生活的动物精灵。“为了保护当地濒危物种楔尾鹰,我们引进了16套世界上最先进的鹰类监控保护系统,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图像的捕捉、识别、预警等一系列动作,避免鸟类碰撞,并在风机投产前便安装投入使用。”

“中国电建同样把这里作为自己的家园,和我们一起保护这里的自然环境和风貌,为6万多户家庭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清洁能源,这让我的工作也受到更多的关注和尊重。” 西蒙说。

中国电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致力于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合作目标,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前进。

“唯有携手共进,才能攻坚克难”

“卡西姆电站拥有两家运维单位、两家协作单位,以及巴军方、警方、安保公司等,合计1300余人,协调和管理难度非常大。” 自2020年3月电站实行封闭式管理起,电站后勤主管艾莎就没有好好睡过一个囫囵觉。

从防疫物资到疫苗接种,从大门保卫到厂区巡检,艾莎忙的一刻不停闲。“毕竟卡西姆电站太重要了,直接关系400万家庭用电需求,也是我们国家装机容量最大、负荷率最高、电价最低的绿色环保电站。”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疫情期间,公司实施多项人文关怀措施,组织巴方员工谈心交流,舒缓压力,发放补贴慰问品,并捐赠了一大批防疫物品,传递温暖和信心,让越来越多的巴方员工成长起来,独当一面,成为抗疫稳产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大家心手相牵,共克时艰。”

2021年,卡西姆电站发电量再创新高的90亿千瓦时,同时被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授予 “落实‘双稳’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今年春节,正处于建设高峰期的孟加拉巴瑞萨项目,仍有1500多名中方员工和2300多名孟籍员工奋战在施工一线。足额的资金保障是项目推进的生命线,也曾让财务经理穆罕默德•阿纳穆•哈克感到不小的压力。

哈克所在的项目财务团队总共有8人,4名中国人,4名孟加拉国人。“虽然我们来自两个不同的国家,却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团结在一起,我们是一支有智慧和力量的团队。”

为此,哈克给自己定下了三个指标要求:每一项贷款协议内容都要了如指掌、每一份申请材料都要精准无误、每一次协调沟通都要细致到位。“在中国留学的时候,我就特别喜欢雷锋精神,我认为我们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是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大家密切配合,就能有效运转。”

2021年4月,项目顺利完成融资关闭,打通贷款资金注入和设备付汇通道,确保了项目现场足额资金保障。

同样是在今年,李黎瑞所在的缅甸皎漂电站也将投产发电。对于2020年才毕业步入社会的李黎瑞来说,在中国电建的工作经历成为职业发展道路上一颗闪亮坐标,短短一年多的功夫,李黎瑞已成长为项目仰光办一专多能的业务骨干。

翻译校核文件、归档来往函件、撰写信息周报、开展商务联络,每天的事项都安排的满满当当,李黎瑞说,要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遇和工作氛围。

“一年多来,感受最深的就是‘坚持’二字。项目开工伊始便遭遇新冠,很多投资公司撤人撤资,但中国电建没有走,中国同事没有走,和我们一起坚守在这里,这给了我勇气和信心,我们一起携手并肩挺了过来,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李黎瑞感叹道。

人生从未如此荣耀,但明天更值得期待。 李黎瑞和其他9名获奖外籍员工一样,虽有不能中国北京接受表彰的小遗憾,但却充满了对美好未来的“小确幸”。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良好的职业前景、贴心的人文关怀、强烈的发展诉求像吸铁石一般吸引了许多外籍员工愿意加入中国电建、愿意扎根中国电建。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电建在“一带一路”沿线更多合作项目的落地,这些外籍员工的美丽故事、幸福故事也将会不断演绎的更加精彩。

一幕幕充满希望的图景,一个个蓬勃发展的故事,诠释着中国电建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助推各国互联互通更加有效,经济增长更加强劲,国际合作更加密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相关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