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中孟同心守一线 灯火万家映初心

——

发布日期:2025-04-18     信息来源:巴瑞萨发电公司     作者:孙跃     摄影作者:孙跃     字号:[ ]

4月14日,孟历1432年新年如期而至。街头巷尾张灯结彩,载歌载舞,节日的欢腾洋溢在孟加拉国的大街小巷。而在巴瑞萨发电公司,一群最可爱的中孟员工依然坚守在岗位一线,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电力的稳定供应,为万家灯火注入不息的光明和温度。

没有热闹的聚会,没有轻松的假期,有的只是责任在肩的坚守和初心不改的担当。这个新年,因为他们的存在,更加明亮,也更加温暖。

光亮不熄,坚守如常

凌晨12点,集控室内灯火通明。当班值长身着工装、手持工具包,准时抵达岗位。他目光迅速扫过仪表盘,逐项核对运行参数,与夜班同事高效完成交接。此刻的他,更像一台精密运转的仪器,稳扎稳打地守护着这座电站的“心跳”。

“节日对我们来说,更多是一份责任。”他说,语气平静却充满坚定。

在不远处的巡检通道里,孟籍员工哈德正一丝不苟地巡视设备。他身形瘦高、神情专注,是电站首批本地培训员工之一。从入职时对设备一无所知,到如今成为小组骨干,他的成长印证了中孟协作的成果。

“中国师傅教我很多,现在我也在教新人。”哈德笑着说。今年是他连续第二年在新年值班,“虽然不能陪家人吃节日饭,但看到灯亮着,心里就有成就感。”

运行班组的工作或许平凡,却关乎万家灯火。每一组数据背后,是他们对职责的坚守。每一段巡检足迹中,是他们对岗位的热爱。

合作无声,默契有光

在值班室内,中孟员工并肩作业,配合早已娴熟自然。“OK!”“Ready!”短促有力的沟通跨越了语言鸿沟,像齿轮般紧密咬合,推动着系统平稳运行。

孟籍员工纳希尔负责数据记录与现场巡视,他与中方值班员向工已经搭档两年。“刚来那会儿我一句中文不会,现在‘机组、发电、巡检’都能说了。”他说着笑了起来,“我的中国同事还能数出孟语的数字,真的很厉害!”

为提升本地员工业务能力,巴瑞萨发电公司持续推行“传帮带”机制,中方员工手把手教学,覆盖设备操作、安全规范和应急响应等各环节。如今,许多孟籍员工已能独立操作,成为电站运行的重要力量。

“有时候我们甚至忘了彼此来自不同的国家,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让电站安全稳定运行。”项目公司负责人陈树建说。

文化互融,节日亦团圆

节日的意义,不只是一顿家的团圆饭,也可以是一顿“中孟味道”的特别餐。

中午,食堂香气四溢。一边是热气腾腾的中国水饺、四喜丸子,一边是孟式焖饭、甜甜的拉斯古拉。节日菜单早早备好,大家围坐一桌,交换祝福,分享美食。

“我第一次吃中国饺子,蘸酱油,真的好吃!”年轻的孟籍员工阿明笑着说,“我也请中国同事吃我妈妈做的炸甜点,他说‘太甜了!但不错!’”

为了营造节日氛围,公司还特意布置了“节日角”,贴上中孟双语的“新年快乐”,悬挂红灯笼和彩旗。小小空间中,文化交汇、情感共鸣,交织出“一带一路”上的温暖底色。

值班之余,有人学写“福”字,有人唱起孟加拉国传统歌曲《Aalo》,一句中文、一句孟语,共同唱响光明和希望。

灯火万家,有他们在背后

夜幕降临,远处的村庄陆续亮起灯光,节日焰火划破夜空,映照着万家团圆。而在电站的集控室里,各项运行数据依旧稳定,曲线图平稳如常。

“状态正常,电网负荷平稳。”运行员刘工低声报告。窗外,厂区寂静如斯,发电机组低鸣不止,宛如一颗颗跳动的心脏,为千万家庭输送着温暖与能量。

“如果说光亮是一种语言,那我们就是讲这门语言的人。”陈树建说,“电站是这个地区的心脏,而我们,是让它跳动的人。”

当新年第一缕炊烟升起,中国电建人仍坚守岗位。他们用专业诠释责任,用坚守点亮万家灯火,用中孟携手的温情,书写出属于这个节日最动人的风景线。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