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南欧江畔的哪吒“法宝”—— |
|
|
|
近日,电影《哪吒2》在老挝热映,哪吒以其古灵精怪且坚韧勇敢的性格,跨越国界,成为全球观众追捧的形象。在老挝北部的南欧江江畔,哪吒的三件法宝——风火轮、火尖枪和混天绫,同样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南欧江项目坐落于湄公河最大支流南欧江畔,四周山峦起伏,地形复杂,现场温度常超过40摄氏度。中国电建建设者的到来,将七座梯级电站化作电能,在涡轮机的轰鸣中,奔腾的江涛,每年产生了几十亿千瓦时的电能。 转动的“风火轮” 在南欧江流域,二级水电站的机组检修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踏入水电站内部,映入眼帘的水轮机宛如一个巨型的风火轮,静静伫立。巨大的叶片呈辐射状分布,线条刚劲有力,仿佛随时准备迎接水流的冲击,开启一场激昂的能量转换之旅。 在检修过程中,技术人员们围绕着这巨大的“风火轮”仔细检查。他们认真查看每一片叶片,确保没有任何磨损或损坏的迹象。他们深知,水轮机的稳定运行,关乎着当地清洁能源的供应。当检修完毕,水流被引入水轮机,强大的水流冲击力瞬间作用在叶片上,水轮机开始缓缓转动。起初,转速较为缓慢,但随着水流能量的持续注入,转速不断加快,巨大的叶片飞速旋转起来,仿佛一个高速运转的风火轮,闪耀着科技与自然融合的独特光芒。 随着水轮机持续转动,其产生的能量被高效转化为电能,通过输电线路源源不断地送往当地的千家万户和工厂企业。这些清洁电能,驱动着各类电器设备运转,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为工业生产注入活力。 敏锐的“火尖枪” 作为湄公河左岸老挝境内最大的一条支流,南欧江每年5月份开始便迎来间歇性大雨。在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强度不一的热带气旋开始在太平洋中部赤道附近一个接一个生成。 “没事,我们有专业又敬业的‘千里眼’。”南欧江水文预报员小李从容地说。 原来,汛前已维护完毕的68个水文遥测站此刻正迎接这场暴风雨的考验,它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像站岗的“哨兵”,时刻监测播报着这片流域的雨量、流量、水位等信息,让小李有足够的资料和时间完成水文预报,为防汛办作出调度决策。 南欧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是老挝南欧江梯级水电项目的配套设施。一个个水文遥测站,犹如一杆杆火尖枪矗立在老挝北部山区2.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是名副其实的“千里眼”。 自系统建成投运以来,南欧江项目持续向老挝自然资源和环境部、老挝国家电力公司、琅勃拉邦和丰沙里省能矿厅等各大水文气象部门共享水情数据。这些机构和部门每年都会到南欧江调研交流,每一次都给予系统高度评价。 舞动的“混天绫” 在老挝南欧江二级水电站项目营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众多目光——项目围墙的设计并非简单的直线结构,而是呈现出流畅的曲线,蜿蜒起伏,恰似一条守护工程的“混天绫”,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又以其独特的设计语言传递出工程与自然、文化的和谐共生。 在阳光的映照下,红色围墙仿佛是哪吒挥舞的混天绫。在这红色围墙里,更蕴藏着水电人坚韧不拔、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水电人的奉献精神同样令人敬佩。他们常年远离家乡,扎根在偏远的工地,为国家的能源建设默默奉献。他们的付出,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正如混天绫的守护之力,默默地为工程保驾护航。 未来,无数的水电坚守者,将继续讲述工程与文化的交融故事,以及水电人无畏挑战、勇攀高峰的精神传奇。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