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教师节里的“坝上课堂”—— |
|
|
|
金秋九月,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南欧江二级水电站的大坝现场却有着别样的“师生图景”——属地员工阿潘在中方主管马建的专业指导与监督下,带领班组自主开展金属结构双向门机全面防腐刷漆工作。这一场景不仅标志着电站属地化管理与员工技能从“跟随学习”到“自主执行”的关键突破,更在教师节这个特殊节点,诠释了跨文化“传帮带”的育人温度。 教技术 更教态度 “马建主管教我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严谨的工作态度。”作业间隙,阿潘手持工具感慨道,老马也是他对这位中国师傅的昵称。此次防腐刷漆作业中,阿潘以公司认证的“工作负责人”身份正式上岗,严格依据“三种人”(工作票签发人、负责人、许可人)制度办理工作票,这既是对其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中方团队“师者匠心”的成果体现。 作为阿潘的“坝上师傅”,马建始终以“带徒育人”的耐心推进属地化培养:从基础的设备原理讲解,到“两票三制”制度解读,再到危险点预控措施分析,他将多年运维经验拆解为“实操课堂”,让阿潘从“跟着干”逐步成长为“带头干”。“看到他能独立把控作业质量,就像老师看到学生交出满意答卷。”老马的话语中满是欣慰。 培训课 掌握标准 面对南欧江流域高温高湿的环境挑战,这场自主作业前的“培训课”格外扎实。中方维护团队提前对阿潘及班组成员开展安全技术交底,从表面清理的砂纸型号选择,到除锈处理的标准要求,再到底漆、面漆的喷涂厚度控制,每一个技术要点都反复拆解演示,确保“徒弟们”吃透流程、掌握标准。 作业过程中,“师傅”老马全程旁站监督,却不直接插手操作——当阿潘带领班组执行除锈工序时,老马仅在关键环节轻声提醒“边角处要注意除锈彻底,避免后期腐蚀”;当班组讨论面漆涂刷顺序时,他引导大家结合设备结构分析优化方案。这种“放手不放心”的指导方式,既锻炼了属地员工的自主决策能力,又守住了安全质量底线。截至目前,作业已顺利完成表面清理与除锈处理,后续工序正按计划推进。 传帮带 成长动能 “遇到不懂的技术问题,我们随时找中方师傅请教,他们从不藏私。”阿潘的班组里,不少属地员工都有专门的“技术笔记本”,上面记满了中方工程师讲解的设备维护要点。此次作业中,阿潘不仅带领班组精准执行每道工序,还主动提出“分区域同步作业”的优化建议,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这股主动学习、积极创新的劲头,正是中方“传帮带”模式培育出的成长动能。 据了解,南欧江二级水电站始终将属地员工培养作为核心工作,通过“中方指导+属地执行”的模式,已培育出多名像阿潘这样的合格“工作负责人”。南欧江二级水电站副站长马志明说:“中方员工既是技术骨干,也是‘坝上老师’,他们用专业与耐心帮助属地员工成长,这种跨文化的师徒情谊,不仅筑牢了电站运维的人才根基,更成为公司海外项目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未来,电站将继续深化“传帮带”机制,依托更多实操“课堂”提升属地员工技能,推动境外项目安全管理与自主运维能力再上新台阶,让“师徒携手、共护电站”的故事在南欧江畔持续书写。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