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明古鲁电站的“五一”检修纪实—— |
|
|
|
在印度尼西亚印度洋畔,由电建海投公司投资、建设和运营的电站如钢铁巨人般矗立在海天之间。这座现代化电站每年为印尼电网输送超十亿度电力,点亮了数百万家庭的灯火。而在这光明的背后,是一群中国电建人日复一日的坚守。202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大多数人享受假期时,明古鲁电站却进入如火如荼的A级检修阶段。在这假期间,所有员工用他们的专业与热忱,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劳动赞歌。 物资先锋:与时间赛跑的“粮草官” 5月1日清早一到办公室,物资主管范虎便如往常一样,带着满满的干劲,继续扎根于各项紧张有序的挑战当中。虽然大修已经开始,但他仍丝毫不敢松懈,他深知保障工作永远没有终点,大修刚开始诸如不同队伍需要集中领用物资,外委施工队伍和厂家人员正在陆续到场,部分物资需要紧急采购,在途物资仍需加紧跟踪落实等,正是最忙碌的时候! 面对同步交叉的各项工作,他身兼“数职”,分饰“多角”,全力以赴,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因为电站地处海外,而很多物资又来自国内,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有可能产生不可逆的后果或加倍的经济损失。为确保漂洋过海的材料都能够及时到场并适得其用,他要求自己务必考虑更加全面仔细,确保已采购的大修物资型号精准、质量可靠和整个物流环节可控在控。人员进场因为涉及多家外委队伍及厂家人员,且有些人员第一次出国,他从开始便以诚相待,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确保人员顺利进场,并及时安全有序投入到大修工作。 5月1日晚10点,当整个电站都已沉浸在茫茫夜色中,物资仓库却依然灯火通明。为完成下午刚到场2车货物的接卸,避免押车,同时节约时间,满足第二天验收入库和现场领用需要,最重要的是涉及不同库房和电动葫芦以及徒手接卸等不同方式,务必要保证接卸全过程人员及设备安全,他全程带领着3名印尼库管团队连续战斗、连夜接卸。整个接卸过程从下午开始,直至晚上12时最后一根管道稳稳落地才最终结束,仅不锈钢、美标管、玻璃钢管等各类管道便累计近300根。汗水浸透了他的工装,安全帽下的头发早已湿透,但他从没想过中途放弃。 为了此次大修,他已连续数月保持着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虽然辛苦,但他无怨无悔,因为在他心里,早已做到了以厂为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不善言辞的物资主管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保障工作的真谛。 炉火匠心:锅炉“医生”的不眠假期 5月1日,明古鲁电站1号机组检修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全面展开,这里正在开展检修一项重要的工作---锅炉防磨防爆。作为发电公司的锅炉主管,监督检查锅炉的重任落到了鹿维平身上。 鹿维平深知此次工作的重要性,他在检修前做了精心的准备。他主动和设备厂家沟通,确定锅炉设备检修方案。在锅炉设备厂家到场后,与厂家沟通细节问题,确保检修方案符合现场实际。 施工过程中,他发扬“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全身心地投入到防磨防爆检查工作当中。他克服了炉膛内部尘埃悬浮,不断穿梭于炉膛内部受热面管道各区域,攀爬于脚手架之间。从省煤器到过热器,从水冷壁到炉膛上部挂屏,认真细致做好检查和标记,不留盲区和死角。 每次从现场回来,大家总会发现他的衣服被灰尘浸染,轻轻一抖就簌簌落下黑雪般的粉尘。他低头掸了掸工装上簌簌落下的灰尘,咧嘴一笑:“衣服脏点怕啥?这是咱锅炉人的功勋章。” 安全卫士:严谨细致的把关人 检修期间,在现场总能看到一个头顶“POWERCHINA”白色安全帽,裤袋塞着记录本,口袋别着记录笔,手里握着手电的忙碌身影,他就是明古鲁电站安全主管郭善震。 “五一”节这天,郭善震站在检修现场,手里拿着检查清单,一项一项核对着运维人员的准备工作。 “安全措施都到位了吗?”他指着高处作业区域,目光扫过每一个细节---安全带的挂点是否牢固,隔离措施是否完善,工具是否摆放整齐。运维班长点点头:“都按规程做好了。”郭善震没说话,只是蹲下身,用手电筒照了照脚手架底部的卡扣,轻轻一扳道:“这个重新检查一遍。” 早上十点,郭善震对新入场检修人员的进行安全交底。在简短的培训中,他强调了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佩戴要求,结合典型事故案例,重点讲解了高处作业、临时用电、动火作业、有限空间等高风险环节的安全规范。 下午,他拎着工具箱出现在厨房,原来是厨具“罢工”不能运转。他蹲在配电箱前,拆开面板,果然发现一组线路已经烧得焦黑。“蒸箱的防水套管破了,”他指着一段损坏的电线,“水汽渗进去导致相间短路。”说着掏出绝缘胶带...... 这就是安全主管郭善震的一天,忙碌且充实。 暖心厨师:后勤保障的坚实后盾 “五一”早上5点半,食堂的操作间已经亮起灯光。孙东辉系着白色围裙,正在和面机前调试水量比例。他布满老茧的双手沾满面粉,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案板上整齐码着刚醒发好的面团,旁边的不锈钢盆里盛着提前泡发的粉丝和木耳。 “今天的检修任务重,得多准备些扛饿的。”孙东辉一边揉面一边说。蒸箱里已经码好200个包子,灶台上的两口大铁锅同时开火,一锅水煮鸡蛋,一锅炒着什锦蔬菜......早上七点钟,和帮厨一起,准时将各位检修人员的早餐送到指定地点。 由于印尼天气常年高温,考虑到检修现场甚是严重,孙东辉会细心提前为大家准备解暑绿豆汤,在这片异国的热土上,这一碗碗清凉的绿豆汤,不仅驱散了酷暑,更温暖了奋战在一线员工的心。正如大家说的:“有孙师傅在,再热的天,心里也凉快。” 孙东辉还会记住大家的口味,打包的时候会注意到这次检修队伍大部分来自山东的,打包的时候会多加一个馒头包子。这队伍是来自四川的,多准备些辣椒酱...... 当被问及为什么这么拼时,他搓着粗糙的手指,憨憨地说道:“大家吃好了,电站才能转得好。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再烧几年灶火。” 这个“五一”,范虎、鹿维平、郭善震、孙东辉和数百名中国电建人用坚守编织出一张可靠的能源之网。他们岗位不同,却同样诠释着“责任”二字---物资的保障、锅炉的轰鸣、安全的红线、食堂的烟火,都是对“光明使者”最好的注解。他们用专业诠释责任,用汗水浇筑友谊,让“光明使者”的称号在“千岛之国”熠熠生辉。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