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培促管 以学提效——南欧江项目创新培训提升运营管理

——

发布日期:2025-07-24     信息来源:党群工作部     作者:王宇菁     字号:[ ]

今年以来,中国电建投资开发的老挝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以业务培训为抓手,聚焦安全生产、技能提升、降本增效等关键环节,开展多维度业务培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项目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安全课:让防汛知识“落地生根”

2025年汛期,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迎来自主运维后的首场大考。今年6月,南欧江流域公司副总经理田少强给电站百余名中老员工进行运行管理专题培训,聚焦“全厂失电、水淹厂房、泄洪设施异常”等三大核心风险,深入解析调度指挥、设备检修和应急演练等关键环节。

6月以来,南欧江流域公司“安全培训到基层”活动已覆盖百余人,中老员工联手整改隐患近20项。老挝员工坎鹏接受培训后说:“通过学习,我现在每天巡检都会特别注意压力仪表的数值变化。”

截至目前,南欧江流域公司老挝籍员工331人,占比66%。通过“三考虑、五对照”模拟演练,老方团队如今能独立完成80%的调度操作,这条防汛战线上的“属地化力量”正日益壮大。

实践课:技术设备的“工匠精神”

“滋滋——”南欧江四级电站的空地上火花飞溅,老挝青年拉松正跟着中方师傅学习测量、切割、焊接技术。“切割角度要精确到45度!”中方师傅手把手讲解焊接废弃钢管的技巧。

这是7月“世界青年技能日”期间,南欧江四级电站创新培训形式,组织老挝员工利用废弃管材制作鞋架。火花飞溅中,40余个自制鞋架诞生,不仅解决了营地内务难题,更让老挝青年掌握了实用技能。这种“培训+实践”的模式,既培养了员工动手能力,又实现了降本增效,单此一项就节省采购费用约2000元。

“换个新摄像头要等3个月,咱们自己修!”工程师黄乐斌拆开设备,向老挝徒弟拉松展示模块更换技巧。经过一周培训,他们成功让6台摄像头重获新生,节省数万元外委费用。

“我们的‘千里眼’重获生机!现在小问题我们都能自己解决,设备完好率提高到99.2%。”拉松指着走廊里重新运转的设备自豪地说。“变废为宝”的培训,正是中方“授人以渔”的缩影。如今电站走廊里,这些“复活”的“千里眼”默默守护着大坝安全。

气象课:解码云层里的“气象课堂”

7月2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气象课堂”在云端拉开帷幕。云南省气象服务中心的专家们隔着屏幕,与老挝南欧江流域梯级电站的百余名气象工作者展开一场深度交流。

“季风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需要读懂云层背后的‘天气语言’。”专家指着卫星云图上蜿蜒的水汽输送带,解析今年的气候特征。培训内容不仅涵盖东南亚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天气的影响,还深入剖析大气环流的微妙变化。

专家们教大家如何从细微的气象数据中捕捉天气变化趋势。“温度、湿度、风速……每一块数据都可能成为预判的关键。”一位参训学员感叹道,定制化的区域气象培训,为流域电力安全构筑坚实防线。

南欧江上的故事,如江水奔流不息。中老员工用智慧与汗水,打造中老能源合作示范项目,共同书写“一带一路”的动人篇章。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