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最长的一夜—— |
|
|
|
7月22日清晨,老挝水泥公司包装车间的上空,一声沉稳而有力的轰鸣划破晨曦。这不仅是一号提升机试车成功的信号,更是对前一夜那场惊心动魄的攻坚之战,致以最热烈的“掌声”。 主动出击的“攻坚战” 水泥销售淡季,恰是设备检修的黄金窗口。老挝水泥公司精准研判市场规律,果断决定对包装车间一号提升机链板总成展开突击更换。这台承载着水泥包装流转核心功能的设备,其链板总成更换原是一场预计需3至4天的硬仗,最终却在全员合力攻坚下,仅用48小时便圆满收官。 7 月 20 日,专题部署会议上,“三组两班” 维修方案应运而生——机顶盘车组镇守高空,掌控设备核心操作;链板转运组化身“粮草官”,保障关键部件高效流转;拆装突击组则如“尖刀班”,专攻链板与料斗的拆装攻坚。动力、制成、设备物资、安全环保等部门同步联动,一场覆盖全流程的协同战役,就此拉开序幕。 当夕阳沉入湄公河对岸,这场抢修战进入了最胶着的时刻。最长的一夜,既是对体力的极限考验,更是对技术、协作与意志的终极淬炼。 中老同心与时间赛跑 7月21日晚8点,暴雨刚刚停歇,车间内的灯光却比白昼更亮。机顶盘车组的平台上,中方老员工鲁中华主任正借着探照灯的光,紧盯老挝籍徒弟阿栓的操作手势。“每一次盘车提升高度都要求在200mm的精准尺寸上,盘车时手腕要稳……”鲁主任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这是他带阿栓的第15个年头,“导师带徒”的传承在此刻具象为每一个精准的动作。 地面上,拆装突击组正创造着惊人效率。中方组长吴海涛喊出“再换5节链板”,老挝籍组员岛翁已扛起20公斤重的新链板冲向作业点。链板转运组则像一条不停歇的传送带,老挝籍组长康西特指挥着叉车精准对位,确保每块链板“零延迟”送达。凌晨3点,当最后一块料斗精准安装到位,单班拆旧并更换73个料斗、584节链板成绩单新鲜出炉,他们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又半干,后背、袖口凝结出一层细密的盐花,那是昼夜鏖战的结晶,更是比任何奖牌都闪耀的勋章。 安全环保部的谢昌奎主任戴着红色安全帽,每半小时就巡查一圈:“阿栓,安全带卡扣再紧一扣!”“吊装组,吊臂下方禁止站人!”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风险点:高空作业防坠落、动火作业防引燃、吊装作业防倾覆。“速度重要,但‘零事故’才是底线。我们要让机器转起来,更要让每个人平安回家。” 黎明奏响胜利凯歌 7月22日清晨6点,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一号提升机的试运行指令下达。轰鸣声响起的瞬间,所有在场人员不约而同地鼓掌。声音里有中老员工手掌相击的温度,有各部门协同作战的默契,更有安全防线筑牢后的安心。 淡季里的主动出击,是精准决策的智慧;夜晚中的并肩作战,是中老情谊的见证;“导师带徒”的传承,是技术扎根的底气;安全防线的坚守,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此次抢修,提前48小时恢复产能不仅是一台设备的重生,更是“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精神的生动诠释。 最长的一夜,终将成为老挝水泥公司迎战旺季的最强底气。因为每一个齿轮的转动,都在诉说着中老员工同心同向,便能奏响跨越山海的协作凯歌;每一次高效攻坚,都在证明:筑牢安全与团结的基石,就没有抵达不了的远方。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