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旧利废筑友谊 降本增效促发展——老挝南欧江六级水电站自主运维实践—— |
|
|
|
南欧江梯级电站自开展自主运维以来,各电站始终秉持精细化管理理念,以“修旧利废、降本增效”为切入点,持续提升中老员工的责任意识、成本意识和创新创效意识,并通过技术改造、循环利用、节能降耗等一系列措施,为南欧江电站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技术传承 让老设备焕发“新生命” “修旧并非降低标准,而是用更精湛的技术赋予设备‘第二次生命’,这是运维人的传承,更是我们的责任。”南欧江六级水电站副站长陈晓辉的话,道出了团队对“修旧利废”的深刻理解。 此前,南欧江六级电站3号机组的保护装置显示故障。工程师李创枝与老挝籍电气维护员康姆西一起翻阅技术手册、钻研电气原理图,拆解设备逐项排查故障根源。在李创枝的指引下,康姆西眼睛一亮,指向电路板上的电容说:“这里有明显灼烧痕迹,大概率是电容被击穿了,咱们一起测试验证下!”经过细致检测,发现回路中两个电容已击穿,通过更换零配件,这台关键设备便恢复了正常运行。“中国师傅教会我读懂设备电路图,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我自己也能独立排查了!”康姆西的话语里满是收获的喜悦。这场“小修小补”,不仅为电站省下了设备更换成本,更成为中国技术标准与运维经验向老挝员工精准传递的生动课堂。 变废为宝 携手共绘电站“新面貌” 运维团队针对危化品库房积压的过期油漆带来的环保与安全隐患,组建以属地员工为核心的专项小组,充分发挥一线优势,探索安全环保处置路径。老籍员工赛堆主动提议:“这些油漆虽然过期,但质地还没坏,我们可以用来刷户外的围栏和大坝辅助设施。” 于是,大家利用维护间隙时间,将这批“废料”变为“资源”,对库房屋顶、厂区围栏、箱梁,以及大坝周边设施等进行大规模防腐出新。历经半年多的携手奋战,累计完成2100余平方米设施的翻新。“这是我们一起把‘旧貌’改成‘新颜’,电站现在看着更亮堂了!”赛堆一边刷漆一边笑着说。这场“旧貌换新”行动,既消除了安全环保隐患、提升了站容站貌,更在并肩劳作中拉近了中老员工的距离,让协作情谊愈发深厚。 点滴创效 以智慧巧解“废旧难题” 棚库里堆积的废旧物资,曾是运维团队的“心头事”。维护主管邬松率先行动,通过定期清点、分类归档,摸清了废旧物资的“家底”;而如何提升机电库房空间利用率,避免阀门、水泵等大件物资“摊地摆放”,则成了他与老挝员工共同攻关的小目标。 “报废的脚手架够坚固,咱们可以焊成置物架!”邬松带着老挝员工一起动手,巧用报废脚手架焊接成承重稳固的多层置物架,让大件物资实现“立体存放”;随后又利用建设期剩余的钢管,加工成厂区围栏、楼梯踏步、检修吊篮等实用设施。这些看似细微的改造,不仅妥善解决了废旧物资处置难题,更将“精益运营、勤俭创效”的理念,通过手把手教学传递给老挝同事——在敲敲打打间,实现了技术与文化的双向交融。 技改创新 聚合力筑牢“安全防线” 南欧江六级电站一座运行十多年的防汛储油罐,此前出现排油阀渗油,存在安全隐患。检修班中老员工主动应对,在工程师罗小海的带领下,利用休息时间共同商讨技改方案。 他们抓住窗口期转运罐内柴油,然后对罐体内部进行彻底清洗,最后利用从废旧物资中拆解出的优质不锈钢球阀,成功构建了一条全新的排油管路。这项小技改使日常加注油操作和观测记录更加便捷直观,更是电站自主运维后主人翁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真实写照。 降本增效之路,不在高远,而在足下。南欧江六级电站的生动实践,完美诠释了“中老一家亲”的深厚情谊和“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 未来,南欧江各电站将继续从细微处着手,于“废”中寻宝,在“旧”中求新,让每一份资源释放最大价值,持续激活基层智慧,共同保障电站安全稳定运行,为老挝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绿色能源保障,携手擘画中老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