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故事】彩绳系牢“安全结”—— |
|
|
|
清晨的阳光点亮喜马拉雅山脉的峰峦,中国电建上马相迪A水电站项目营地里,尼泊尔籍驾驶员阿俊已拿着检查清单站在通勤车旁。“胎压正常、刹车正常、水温正常……”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是他对朝夕相伴的“战友”最郑重的问候。 后视镜上飘动的五彩绳,正唤醒不久前那场热闹又暖心的尼泊尔“设备节”记忆,那根象征吉祥的彩绳,不仅系着当地习俗的传承,更藏着项目对“安全”的永恒坚守。 一场文化融合之约 一根彩绳系住的不仅是设备,更是对当地文化的深深认同。 上马相迪项目筹备“设备节”的每一个细节,都让阿俊感受到家的温暖。9月17日,这个承载着尼泊尔人对生产工具敬畏、对平安顺遂祈愿的传统节日,在项目营地与加德满都办事处同步开启。整齐排列的车辆挂满五彩经幡,像等待接受祝福的伙伴,祈福信物整齐摆放,圣水在阳光下泛着纯净的光,处处是项目对当地文化的细致考量。 “上马相迪水电站自投产以来,累计发电超30亿千瓦时,感谢全体员工的付出,祝愿全体员工及家人健康平安!”项目负责人的致辞响起时,阿俊的思绪瞬间回到驾驶通勤车穿梭的日日夜夜,那些在山路间保障员工通勤、物资运输平稳前行的旅程,正是靠着每一台设备的稳定运转、才垒起了30亿千瓦时的亮眼成绩。 仪式现场,阿俊与中国同事并肩而立,手持祈福信物为车辆系上彩绳,将圣水轻轻洒向车身,再抚摸车身。“每一个动作,我都在心里默念,愿设备运转无阻,愿车辆一路平安。”当祈福的圣水浸润车身,当系紧的五彩绳随风舞动,安全理念的深度传递已然悄然开启。 一套专业守护之策 文化的桥梁,让安全合作之路越走越宽;而安全的坚守,更让中尼友谊的根基愈发牢固。 阿俊总记得中国同事说过的那句话:“安全无小事,设备的稳定就是我们工作的保障。”这份理念,不仅藏在“设备节”的祈福里,更落实在项目日常的每一处细节中。 阿俊清晰的记得,刚刚入职不就遇到车辆出现故障,中国同事第一时间赶来排查,手把手教他识别故障信号、掌握日常检查技巧。“从那以后,我每天出车前都会多花10分钟检查,看刹车是否灵敏、听发动机声音是否正常、摸轮胎纹路里有没有石子,这些细节都是安全的防线。” 如今,阿俊的检查清单上不仅是对“正常”的勾选,更有对“安全”的较真。 上马相迪A水电站运行以来,始终将设备安全视为运营的生命线。无论是为当地员工开展设备维护技能培训,还是建立“出车前检查、运营中巡查、故障后速修”的全流程机制,亦或是在“设备节”上通过祈福强化安全意识,都在将 “专业护安全”的理念刻进每一个人心里。正如阿俊所说:“我守护的不仅是自己的安全,更是整个项目安全稳定运营的‘动脉’。” 一条共赢发展之路 当彩绳系紧车轮,不仅系住了平安的祈愿,更系牢了中尼员工命运与共的纽带。 上马相迪项目始终秉持“属地化管理、多元化融合”理念,把当地员工的成长、属地的发展当作项目的重要使命。 项目运营以来,为周边村庄修缮平整的道路,让村民出行不再受山路颠簸之苦;为学校捐赠书籍与文具,点亮孩子们的求学梦想;常态化开展技能培训,帮助更多当地青年像阿俊一样掌握一技之长、拥有稳定收入…… 这一桩桩一件件实事,让项目与当地群众的心贴得更近。 作为一名属地员工,阿俊的自豪溢于言表:“我为能参与这样的项目感到骄傲。今后,我会和中国同事一起,守护好每一台设备、每一台车辆,用实际行动为项目高质量运营出力。” 如今,项目累计发电超30亿千瓦时的成绩,是中尼员工共同书写的答卷;未来,在五彩绳的见证下,项目更将持续把“安全”主题融入生产与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以安全为准绳,严守设备与车辆安全管理防线,正是阿俊与同事们共同的目标。 |
【打印】 【关闭】 |